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3分钟下线一台!“大铁牛”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时间:

‍‍换型不停线,中国一拖多种型号、马力拖拉机混线生产——

智造“铁牛”,产线真“柔”

‍‍‍‌‍‍‌

接车台上,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被缓缓抬起。控制台发令,手刹松开,车辆自然滑行至加油加水区域。“突突突”,发动机响起,刚下线的大型轮式拖拉机被开往调试场。

“每3分钟,便有一台驶出。”中国一拖大拖公司副总经理薛志飞介绍,这座新型轮式拖拉机柔性智能工厂,具备年产4.5万台大型轮式拖拉机的能力。

拖拉机是农业装备的主力军。1955年,中国一拖在河南洛阳动工建设,不到3年,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在这里下线。如今,“大铁牛”驰骋大江南北,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置身5万多平方米的一拖智能工厂,眼前景象不一般:没有震耳欲聋的敲击,没有挥汗如雨的搬运。从底盘装配到组装成型,一条流动的U形总装线串联起各个环节。

“这条总装线是智能工厂的‘龙头’。‘龙头’一舞,整个‘龙身’都随着摆动。”大拖公司产品研发部部长王裕喆说,U形线充分利用空间,上游还有20余条生产线为其服务,“通过智能系统,各环节实现高效协同作业,生产线不再是一个‘孤岛’或‘独链’。”

说话间,一台重达4吨的底盘在自动导引运输车的牵引下,稳步“走”向装配线;空中物流轨道上,悬挂式桁架机器人吊起驾驶室等部件,精准送到指定位置……

“过去,我们用‘人海战术’干‘地摊作业’。这里是工厂最热闹,也是最苦最累的地方。”老员工杨涛回忆:上吨重的底盘,得靠天车和人工配合,“拉、抬、搬、摇都靠人,一天下来满手油味不说,谁身上不贴几张膏药?”

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农机制造融合。智能工厂不仅实现了大批量关键零部件自动加工生产,还能控制管理制造过程。

密闭的总装线涂装间内,拖拉机底盘喷漆作业正在进行。挥舞的机械臂在复杂空间内灵活转向,漆膜厚度误差被控制在毫米级。“智能工厂投用前,喷漆工要穿着防护服,顶着高温闷热作业。现在通过编程,机器人就能轻松搞定。”工艺部职工艾宗乾现场演示了如何操作——系统导入3D模型,机械臂自动生成喷涂路径,并根据温湿度动态调整参数。

2015年,一拖智能制造工厂项目开建,这是我国首个大型农机智能制造工厂。近期,依托该项目升级打造的“新型轮式拖拉机柔性智能工厂”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

“究竟什么是‘柔性’?”

“你瞧这两台拖拉机,有啥不一样?”面对记者的疑问,王裕喆卖起关子。仔细观察发现:同一条装配线上,220马力动力换向机型与180马力机械换挡机型正被“并肩”组装。

“这就是‘柔性’。”王裕喆解释,传统的“刚性”自动化装配线只能批量生产同一型号产品,换型便需停线调整。智能工厂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与智能物流协同,实现了多种型号、不同马力的混线生产。“装配线实现柔性生产,效率整体提高20%以上。”总控室屏幕上,一条动态更新的数据显示:当日计划生产拖拉机120台,涉及8种马力、15种配置。

柔性智能工厂背后,是我国拖拉机产品的日益丰富。

“这几个机型针对丘陵山地研发,去年有40台交付甘肃,助力当地马铃薯等作物种植,实现了丘陵山地拖拉机的批量化应用。”薛志飞说,公司已拥有七大系列、800多种机型,并不断开发生产适应不同场景的新型智能农机。

“请注意,倒车。”工厂外的厂区道路上,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调试归来。记者走近发现,这台能在道路上避障、转弯、掉头的拖拉机,却没有驾驶室。

“只需动动手指,便能指挥它完成农耕作业。”一旁,工作人员陈鹏操控着手中的智能终端,“未来农户在这里预设路线,即使人在千米之外,也可以对东方红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操作。”

摸着拖拉机鲜艳的红色“机甲”,杨涛无限感慨:“以前造‘铁牛’凭的是力气,现在造‘铁牛’靠的是数据。”

图为轮式拖拉机生产线。中国一拖供图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图:汪哲平

开发应用场景 推动创新融合(专家观点)

王万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农机装备产品加快升级。

农机装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兴起,建设智能工厂成为农业机械生产领域的新趋势。其中,中国一拖新型轮式拖拉机柔性智能工厂的发展引人注目。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机利用大省,拖拉机、配套农机产量和农机总动力位居全国前列,农机装备制造已成为河南发展形势最好的产业之一,以一拖为链主单位的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关联企业300余家,产值达600亿元。

农机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应根据产品类型、企业实际积极推广、逐步推进,开发不同代表性的应用场景。在发展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工厂中,应注重技术创新与融合,加大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农机装配中机器人的应用、5G技术的数据传输等,提升生产协同性;注重智能农机装备人才培养,为智能工厂的建设和运营输送大量既懂农机技术又懂智能制造的复合型人才。

轮式拖拉机柔性智能工厂是我国农机生产迈向智能化的生动缩影。通过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链协同,农机生产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本报记者张文豪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6日 第 02 版)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