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目标“小巨人”!这场会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考前辅导”

时间:

4月10日,在新一轮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启动前夕,2025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需复核的第一批、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计划新申报2025年度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代表参会。

会议围绕申报政策和企业培育政策进行解读,邀请专家讲解并为企业现场答疑,旨在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融入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

中小企业提问

专家现场答疑

“中小企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当前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理事长刘九如介绍,我国已经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排头兵”。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否可以直接申报?”“称号有效期是多久?”“哪些是培育重点领域?”……针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评审具体问题,刘九如在现场一一进行讲解。交流互动环节中,参会企业就新申报和复核的情况踊跃提问,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与专家共同进行解答,并表示会后将持续做好企业服务。

“成都的产业基础好,创新创业能力强。”刘九如表示,期待成都涌现更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引领成都市的工业产业快速迈向新型工业化进程。会上,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解读了《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管家服务方案》《成都市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若干政策措施》,成都银行和成都农商银行则带来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服务方案。

已培育35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梯度培育体系基本形成

当前,成都正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成都市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累计培育354家,排名全国城市第7、副省级城市第4;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74户,占全省总数的60%以上

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也是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重要“后备军”。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6700余家,逐级后备、逐级递进的梯度培育体系基本形成。此外,全市“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12.8%,“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稳步增长态势。

下一步,成都怎么干?

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深入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聚力推进“立园满园”行动,瞄准园区内优质中小企业,聚焦创新发展多元化需求,汇聚政府、市场服务资源,促进功能互补和优势叠加,厚植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沃土。

同时,着力推进大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上下游产业畅通、左右岸配套联通、大中小企业融通。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分级培育,加强监测服务。支持企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加快创新突破、智改数转培育和低碳发展。在切实增强要素保障方面,强化政策保障、金融保障和人才支撑。推动“成都造”出川出海,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加速实现“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

该负责人称,成都将持续开展“进解优促”工作,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工作原则,常态化推进惠企政策精准快享、问题诉求闭环管理、工业服务专班高效运行,多举措帮助专精特新企业解难题。建立专精特新管家服务机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