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什么叫混合过错原则

时间:

混合过错原则,也称为过失竞合,是指 在侵权行为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的情况下,不仅加害人存在过错,受害人同样存在过错的情形。根据这一原则,在确定损害赔偿责任时,应综合考虑双方的过错程度,并根据各自的过错比例来分摊责任。

具体来说,混合过错原则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双方均有过错:

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是由加害人和受害人的共同行为导致的。

过错程度不同:

在确定责任时,应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分摊责任。如果受害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且加害人仅有一般过失,可以相应减轻加害人的责任。

归责原则:

混合过错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则。

法律依据:

我国《民法典》和《民法通则》均对混合过错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如《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规定,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混合过错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不同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混合过错原则则要求行为人仅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责任,如果受害人也有过错,则可以减轻其责任。

在实际案件中,法院会根据具体事实和证据来判断是否存在混合过错,并据此确定各方的责任比例。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如果受害人未遵守交通规则,而驾驶员也未保持安全行驶,双方均存在过错,法院可能会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来判定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