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银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多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时间:

农户正在采收香芹。记者 梁小雨 摄

宁夏塞小北食品有限公司的新厂房。记者 梁小雨 摄

金融活水让乡村特色产业从“小而散”走向“大而强”。记者 李靖 摄

塞上江南的秋日,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正徐徐铺展:黄河岸边的稻渔种养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鱼塘中肥美的鱼虾不时跃出水面;设施农业园区中,翠绿的香芹、饱满的瓜果列队成行,等待着被运往全国市场……在这片被黄河滋养的土地上,除了自然的馈赠,一股涌动的金融活水正循着田垄、穿过果园、汇入车间,以精准滴灌的姿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近年来,银川市聚焦农户和涉农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贷款难、贷款贵、担保缺”等痛点精准施策,创新推出“富民贷”“葡杞贷”“青贮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这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不仅破解了农户贷款的堵点难点,更有力推动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金融活水所到之处,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催生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的生动图景。

赋能共同富裕 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

在西夏区兴泾镇西干村三组,种植户陈红霞的530亩承包地里一派丰收景象。田垄间,饱满的西瓜卧在藤蔓里,翠绿表皮泛着诱人光泽;田埂边,挺拔的大葱列队成行,棵棵粗壮结实;地块里,刚挖出来的萝卜带着泥土的清新,个个浑圆饱满。

作为当地的种植大户,陈红霞凭借科学管理和辛勤劳作,让这片土地年年丰产,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但谁能想到,就在去年年初,陈红霞还在为种地资金发愁,“每年年初买苗子、雇工人、备农资,样样都得花钱,多亏‘富民贷’缓解了我的资金压力。”陈红霞说。

陈红霞提到的“富民贷”最早于2022年在永宁县试点推广。“富民贷”由承贷银行牵头、乡村干部配合,通过开展入户走访、实地调查,对资金投放对象作出综合判断和客观评估。同时,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和乡(镇)村积极配合银行开展贷前调查,从源头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富民贷”投得准、用得上、见效益、收得回。“富民贷”精准支持有意愿的农户发展生产,带动和帮助农户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轻装上阵,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和保障。

凭借贷款额度较高(每户20万元)、门槛低、贷款期限长、年利率低等优势,“富民贷”投放以来发展迅速,主要覆盖葡萄酒、设施农业、肉牛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

陈红霞于2024年和2025年使用“富民贷”发展瓜果蔬菜及粮食种植,每年贷款15万元,用来支付苗子钱和劳务费。“去年我的种植收益达到了40多万元,对于我来说,‘富民贷’就跟及时雨一样。”陈红霞说。

从“贷款难”到“贷得到”,从“怕欠债”到“敢借钱”,“富民贷”不仅解决了农户的资金困境,更激活了他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在银川的乡村大地上,越来越多的“陈红霞”正借着金融活水,在自家的土地上种出希望,一步步走上富裕之路。

聚力产业兴县 做强县域富民根基

当前,银川市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走进永宁县李俊镇,连片的香芹田像一块巨大的绿绒毯铺展至天际。田埂上,农户正忙着将一捆捆翠绿的香芹打包,装上车运往市场。这里的“永宁香芹”早已名声在外,凭借脆嫩的口感、浓郁的香味,常年供应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超市。

随着“小香芹”逐步长成“大产业”,李俊镇的香芹种植户马万林心中也燃起了扩大种植规模的热情。2022年,他借助“富民贷”的东风大胆迈开扩张步伐,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把香芹种植面积扩展至现在的960亩,成为当地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多亏了‘富民贷’,让我把‘小打小闹’做成了‘大买卖’。”马万林说。

在马万林等种植户的示范带动下,“永宁香芹”产业稳步前行,而“富民贷”正是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引擎。目前,“富民贷”这项惠民金融政策已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为广大农户送上及时雨。今年一季度,全市已累计向2003户农户投放“富民贷”2.26亿元,预计全年投放量将突破4亿元。

在贺兰县,另一项特色金融产品“葡杞贷”正为枸杞、葡萄酒等产业注入新动能。在宁夏杞蕴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流水线正高速运转,一颗颗鲜红的枸杞经过清洗、晾晒、筛选等工序,变成了深受市场青睐的枸杞干果。

“每年的7月到11月都是我们最缺钱的时候。”该公司负责人慕雪剑说,由于这段时间是集中收购枸杞、沙棘等原料的关键期,公司要备足支撑来年近万吨产能的原料,而大量囤货带来的资金压力,已成为公司每年都要面临的“老大难”。

2024年11月,贺兰县推出专属担保产品“葡杞贷”,重点扶持贺兰县辖区内从事葡萄、枸杞种植或生产加工的生产经营主体,着力解决葡萄、枸杞等特色产业的融资难问题。

“贺兰县推出‘葡杞贷’后,我们第一时间就递交了申请,放款速度非常快,及时帮我们缓解了资金周转的难题。”慕雪剑介绍,随着原料收购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公司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从“富民贷”助力香芹产业集群,到“葡杞贷”推动枸杞深加工,银川的特色金融产品始终与县域产业同频共振。一笔笔“富民贷”“葡杞贷”不仅精准破解了农户和涉农企业的资金难题,更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为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根基、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农户创业增收持续注入澎湃的金融活水。

深化服务提质 提升“三农”金融效能

近年来,涉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常因缺乏可抵押资产而面临贷款难的困境,导致企业规模难以实现稳定持续扩张。为破解这一难题,由贺兰县财政局全额出资成立的贺兰县融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精准聚焦涉农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需求,创新推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担保方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为乡村企业的稳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位于贺兰县南梁台子铁东村的宁夏塞小北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处于成长期的涉农企业,近年来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旗下“塞小北”系列牛肉干等产品广泛出现在本地商超、便利店及各类展会上,逐渐为消费者所熟知。

去年,宁夏塞小北食品有限公司迎来发展关键节点——搬进新厂房后,生产车间面积扩展至3000平方米,并同步规划了牛肉干生产线、生鲜分割生产线、酱卤生产线等3条专业化生产线,对生产设备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车间扩建、生产线增加带动产品销量持续飙升,但前期设备和原材料采购投入巨大,资金压力实在不小。”宁夏塞小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德平说。

胡德平最初想向银行贷款,却苦于没有抵押物。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贺兰县融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及时送来“金融活水”,为170万元的贷款提供担保,精准缓解了企业资金困境。“整个过程中,贺兰县融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不仅专业度高,响应也十分迅速,实实在在帮我们稳住了生产节奏,为后续扩大规模打下了坚实基础。”胡德平说。

宁夏塞小北食品有限公司的迅速发展,正是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银川紧扣“三农”发展需求,以“富民贷”“葡杞贷”“青贮贷”“批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抓手,持续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注入金融动能,全力“贷”动乡村振兴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这些金融产品就像“产业催化剂”,让银川的乡村特色产业从“小而散”走向“大而强”,从“卖原料”转向“卖产品”“卖品牌”,为县域经济切实筑牢富民根基。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