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也可能心肌梗死:警惕6大心梗高发时刻
近年来,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一危险的行列。心梗,即心肌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坏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了解年轻人心梗的高发时刻、常见原因、高风险人群特征、早期症状识别以及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心梗风险至关重要。
心梗为何会找上年轻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堪称心梗的“元凶”。日常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祸根”。比如不良生活方式,像吸烟、过量饮酒,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会损伤血管内皮,让LDL-C更容易沉积。
还有肥胖或超重,体内脂肪过多,会影响身体代谢,导致血脂异常,使LDL-C升高。精神长期紧张会让身体激素失衡,同样不利于血脂稳定。
另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这些疾病,更是会雪上加霜,进一步升高LDL-C水平。LDL-C增多后,会在血管壁堆积,逐渐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就像血管里的“路障”,阻碍血液流通。要是斑块破裂,还会形成血栓,直接把血管堵住,心脏供血不足甚至中断,心梗就这么发生了。

警惕!年轻人心梗更危险
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平时没有疾病预兆,身体看似健康,一旦发病,毫无防备。
另一方面,心脏在供血不足时,会努力开辟新通道自救,也就是建立侧支循环来供血。但年轻人的侧支循环建立不够完善,不像老年人可能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侧支循环。
而且,年轻人血管里的斑块多是不稳定的软斑块,就像活火山一样,特别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会诱发血栓,阻断供血,引发严重的心梗!

易引爆斑块的6大时刻
1.寒冷刺激时:天气寒冷,血管会收缩,血压升高。这种情况下,血管里的斑块更容易受到冲击而破裂,引发心梗。冬天,尤其是气温骤降时,年轻人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增加了发病风险。
2.过度疲劳时:长期熬夜、连续加班,身体过度疲劳,心脏一直高负荷运转。这会使体内激素紊乱,血液黏稠度增加,给斑块破裂创造条件,进而引发心梗。
3.情绪波动时:大喜大悲、过度愤怒等剧烈情绪变化,会让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飙升,心率加快。这对血管里的斑块来说是很大的刺激,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斑块破裂,诱发心梗。
4.暴饮暴食时:一次性吃太多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或者大量饮酒,会让血脂、血糖短时间内升高,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斑块容易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梗。
5.便秘用力时:用力排便会让腹压升高,心脏回心血量增加,血压也跟着上升,心脏负担加重。这对于本身血管就有问题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成为心梗的导火索。
6.剧烈运动时:剧烈运动时,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继而导致心梗发生。

远离心梗,预防大于治疗
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1.戒烟戒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血管危害极大,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和三手烟,同时限制酒精摄入,能有效降低心梗风险。
2.健康饮食:遵循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添加糖小于25克,烹饪油约20克,胆固醇低于200毫克。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炸食品、甜食和动物内脏。
3.控制体重和腰围:保持健康体重,女性腰围小于85cm,男性小于90cm。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规律运动:每周4-7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每天累计30-60分钟。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都很不错,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脂代谢。
5.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新陈代谢,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
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学会释放压力。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和朋友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二、定期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很重要,小学、初中、高中入学体检时它是常规项目。
成年人也要重视,40岁以下的每2-5年检查1次;40岁及以上的,每年至少检查1次。
吸烟、酗酒、肥胖或超重、精神紧张等高危人群,更要增加检查频率,具体听从医生建议。通过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尽早干预。

三、个性化血脂管理
超高危人群:指曾多次发生心梗/脑梗的人,其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值需小于1.4mmol/L且较基线下降>50%;
极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曾发生心梗/脑梗等情况,达标值小于1.8mmol/L且较基线下降>50%;
中/高危人群:涵盖高血压、吸烟等人群,达标值小于2.6mmol/L;
健康人群的达标值则是小于3.4mmol/L。
同时特别提醒,抽烟、肥胖等人群已属于中/高危,血脂达标值越低越好、越久越好。

四、遵医嘱坚持用药
常见的几类降脂药,分为片剂类和针剂类。
1.片剂类有他汀类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均为每天1次;
2.针剂类的PCSK9单抗常规是两周1针,
3.PCSK9mRNA干扰类药物则一年注射2针,首针3个月后再注射,后续每6个月1次
记者:苏珊 编辑:俞丹 通讯员:赵卓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