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逆袭记——从“桥空间”到“巧空间”

时间:

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如何唤醒“被遗忘的角落”始终是道精细考题。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桥下空间的活化利用,既是空间优化的创新突破,更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当前,广州正以“绣花功夫”,在桥下空间的高效利用中探索精细化治理新路径,让城市角落焕发共治共享的生机。

广州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过近40年城市及交通的快速建设,面临着旧城空间饱和、功能老化及设施不足的问题,城市空间逐渐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架桥、快速路、过街天桥等桥下空间往往被忽视或闲置,形成城市中的消极“灰空间”,广州在追求城市高品质发展的趋势下,城市空间需要在存量中寻找变量,这些“灰空间”则成为亟待挖掘的财富资源。广州在桥下空间改造过程中,考虑市民生活需求,近年来通过完善功能、改善交通、提升环境、增加设施,“活用”“巧用”桥下空间深受市民好评,广州老城焕发出新的活力,“老城新生,贴近民生”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黄埔区长岭街南岗河悦动公园

迎需求,贴民生——增辟街头公园,满足生活品质之需

旧城区人口密集,休闲活动需求大,旧城区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精准定位周边市民需求,挖掘桥下空间资源,通过“巧用”“活用”将其改造为休闲、文化和运动等多功能区域,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成为了市民活动驿站,展现广州历史文脉。

珠江景观带边上的猎德大桥临江大道桥下空间通过优化慢行路径、增设活动场地,为江边游客和周边市民提供一处富有岭南文化韵味的临江缓跑路径驿站和公共休闲活动公园;同时,通过布置龙头、船桨、龙骨架、龙形座椅等龙舟文化特色雕塑,为场地增添了岭南特色韵律。

黄埔区北师大二纵路桥下空间设置街头公园,配建主题统一、别有趣味的儿童攀爬区、沙池、滑梯、摇椅、有氧健身设施,为南岗河生态景观廊道提供一处休憩活动驻点。

燃活力,点民趣——设置体育设施,满足健身娱乐之需

广州城区公共空间不足、缺乏健身运动场所。桥下空间改造过程建立多方协同机制,政府统筹组织企业、设计师及市民共同参与,通过高效利用桥下空间,弥补了体育设施的不足,为市民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健身空间。

海珠区新化快速桥下空间,考虑周边市民需求,设置了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区等运动场地,未来可拓展射箭、蹦床、轮滑等康体活动,为周边居民提供康体健身休闲空间,也为周边企业工会提供高标准活动场所。

海珠区新化快速北段桥下空间

番禺区新光快速三枝香大桥南侧桥下空间在改造过程中考虑与周边需求,功能布局与周边商业空间的结合,设置了体育运动区、便民休闲服务区、配套停车服务区等多个服务功能区,满足滨水游客及周边市民的休闲生活需求。

番禺区环城高速土华立交段桥下空间

畅出行,解民困——建设交通设施,满足交通出行之需

广州城区同时也存在停车难、公共交通出行配套不足的问题。桥下空间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采用低成本微改造方式,利用桥下空间设置停车场、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满足周边地区停车配套和公共交通服务的需要。

针对奥体中心及周边小区停车配套不足的问题,环城高速奥体段利用有限的桥下空间建设了广州首个AGV立体停车库,有效解决了周边停车难问题,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并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创新方案。

华南快速黄埔大道立交桥下空间通过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休憩座椅和小型集散广场,既减少对主要道路交通运行的影响,又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便捷出行的候车空间。

塑城景,悦民目——提升景观品质,满足环境提升之需

桥下空间闲置或利用不当,往往对城市形象和地区景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居民的生活舒适度。通过采取绿化美化、艺术小品、文化墙绘等景观提升措施,将桥下空间“变废为宝”,为城市增添色彩和生机。

番禺区新光快速三支香大桥南侧桥下空间

东濠涌高架桥下空间通过桥身涂装翻新、驳岸砌块改造、灯光照明提升、公共艺术装置等品质提升工程,营造出自然、生态、开阔、富有人文气息的景观效果,成为广州老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黄埔区香雪大道桥下空间以梅花为主题,在桥梁涂装、地面铺装、围蔽装饰等改造中融入传统文化香韵元素,展示地区文化特色,提升周边景观环境品质。

惠民生,暖民心——设置环卫设施,满足基础服务之需

广州旧城空间资源紧缺,常面临着环卫设施无处安放、环卫工人无处安身的困境。环卫设施占据道路空间,不仅空间受限、相互影响,而且破坏了城市景观。桥下空间改造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桥下空间的巧妙改造,将这些“灰色空间”变成了“环卫驿站”。

猎德大桥北侧桥下空间设置了环卫站房,并为环卫工人提供了休息、更衣、洗浴的场所。此外,通过围墙与桥梁的一体化设计,增设灯光设施,美化设施外立面,将其打造成为“好用、好看、好管”的城市市政服务驿站。

天河区猎德大桥桥下空间

大金钟路转广园路匝道桥下空间建设环卫作业保障停车场,并在设施外立面设计中融入岭南建筑特色的窗格、青砖墙、墙绘等文化元素。不仅解决了环卫设施落地难的问题,还使桥下空间成为展示广府建筑文化的重要窗口。

天河区环城高速奥体段桥下空间

从桥下荒地到休闲乐园,广州在桥下空间利用的探索中已迈出坚实步伐,为市民打造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生活场景。如今,这些焕然一新的桥下空间,承载着市民的日常欢笑与生活惬意,是体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注脚。但追求美好生活没有终点,后续完善工作将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未来广州桥下空间将不断雕琢升级,成为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持续绽放美好,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从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