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展览】激扬巾帼志 赓续家风美——探访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隶属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以收藏、展览和研究妇女儿童类文物,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为主旨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该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近1.9万件套。
作为我国首家以妇女儿童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妇女儿童的生存状态、文化习俗、杰出人物和社会贡献。从刘清扬在狱中为女儿缝制的书包,到何香凝的 《菊花图》,再到牛玉华的《旅平日记》、黄文秀穿过的运动鞋,这些珍贵文物既有战争岁月和革命年代的历史印记,也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奋斗故事。从“中华好家风”专题馆里的周恩来、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严明家风,到“三苏家风主题展”里的程夫人勉夫教子故事,这些展览展陈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中国女性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和家风建设中绽放的璀璨光芒。
“为醒狮之前驱,为文明之先导,为迷津筏,为暗室灯,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这句话出自《中国女报》发刊词。《中国女报》于1907年由秋瑾创办,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中便有该刊第一期。《中国女报》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读者宣传妇女解放,鼓励女性走向社会,争取经济和人格独立。但该刊仅出版两期,便因秋瑾发动起义被捕遇害而停刊,后与《女子世界》合并,创新刊《神州女报》。

布茹玛汗·毛勒朵在石头上刻下“中国”二字。
步入近代妇女馆,驻足于长征路上的女红军群雕和胡筠烈士使用过的小号、马灯等展陈文物前,恍若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中国女红军克服生理极限和种种困难,在参加作战、筹粮筹款、护理伤病员、文艺宣传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红军历史上第一位女师长胡筠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英勇善战,令敌胆寒,被彭德怀赞誉为“女中豪杰”。1928年7月,彭德怀等共产党人在湖南平江天岳书院领导发动平江起义,时任中共平江县委书记的胡筠率队伍入城,与彭德怀等人会师。1931年初,胡筠被任命为红十六军第八师师长。1934年,胡筠含冤被杀,临终前留下“牺牲换人间幸福,奋斗是吾辈生涯”的遗言。胡筠等中国女红军的革命故事和精神力量,既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也是我们“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标,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在“中华好家风”主题展中,“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与“敦煌女儿”樊锦诗的家风故事令人感触颇深。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从教育战线上离休后,她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家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龚全珍说“精神遗产比几间房子要珍贵得多”,她鼓励子女“按照‘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八个字去做”。樊锦诗长期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工作,做事要“好好做,不能当差不多先生”不仅是她的工作注脚,也是她的家教原则。在谈到家风时,樊锦诗说:“想让孩子做什么,大人得首先做到。”在这一主题展区,还展示着布茹玛汗·毛勒朵家庭等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的生动故事。1964年,柯尔克孜族妇女布茹玛汗·毛勒朵成为新疆克州乌恰县吉根乡千里边防线上的首批义务护边员。60多年来,她与丈夫在帕米尔高原上,沿着祖国边境线刻下大大小小的10万多块“中国石”,串成一条牢不可破的爱国防线。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纷纷加入到护边员的行列中。布茹玛汗·毛勒朵一家用点滴行动,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优良家风具象化,为党员干部立德修身齐家树立了榜样。

长征路上的女红军群雕。 徐珊珊/摄
值得一提的是,“三苏家风主题展”正在博物馆一层开展。该展览不仅讲述了以苏洵、苏轼、苏辙为代表的苏氏“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故事,还让人们了解到苏氏家族女性在家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程氏自幼熟读诗书,明德知礼。嫁给苏洵之后,她劝夫以进、教子以学、持家以富,成就了“一门父子三词客”。程夫人通过史书典故引导孩子要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在读《后汉书·范滂传》时,苏轼慨叹于范滂的舍生取义和范母的深明大义,问母亲:“儿若要做范滂,你许我吗?”程夫人答道:“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苏家搬进纱縠行新居后,发现前人窖藏的金银,程夫人命人重新掩埋,并教育儿子:“不动他人之物,不取身外之财。”程夫人“不发宿藏”的自律品格,深深影响了苏轼和苏辙,他们在为官的数十年间,始终清正廉明,苏轼还写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千古名句。还有一次,看到苏轼手中捧着受伤的桐花凤,程夫人便教导他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这便是“不残鸟雀”的典故,这一家教思想日后升华为苏轼的爱民恤民之情,他在密州治蝗,在徐州抗洪,在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在现代社会,妇女既有社会角色,又有家庭角色;既有社会责任,又有家庭责任。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文物展品及其背后故事激励广大妇女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既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在改革发展第一线建功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也要发挥好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5年第08期,作者:曹雅丽)
本文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