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坐在教室方寸地,参访场馆千里外!”

时间:

“坐在教室方寸地,参访场馆千里外!”

“一堂思政课,一次红色游。”

“虽然置身教室,但就像在现场游览一样,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月26日,一场多主体协同开展的跨地域、即时性、大规模的校内外一体化场景体验式大思政课教学,让重庆师范大学的学生思绪飞扬。

校内主课堂。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据悉,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教务处、信息技术中心,联动各学院,依托学校博雅课堂平台和智慧教室设施,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深度合作,开展了一次以“红军长征之强渡大渡河”为主题的校地现场互联互动一体化场景体验式大思政课教学活动。

本次教学活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一部分,面向全校16个学院2024级各专业及“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本科学生共计5800余人,在校内38个教室通过网络平台,集中同步开展。

在校内主课堂,主讲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紧紧抓住“中国革命新道路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和“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两个议题,深刻阐述了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远程连线教学。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挥师北上来到大渡河边。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校内课堂邀请大渡河纪念馆的四位兼职讲师,先后在大渡河畔的机枪大炮阵地遗址、纪念碑广场、纪念馆、红军渡口等现场,按照“当年红军为什么要强渡大渡河?”“为什么要在安顺场渡过大渡河?”“成功强渡大渡河后,为什么还要飞夺泸定桥?”的问题链,详细而生动地讲述了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壮举。

通过远程连线,校内思政小课堂突破空间局限,联通社会大课堂。跟随现场镜头,校内学生身在教室里,眼在千里外,心在场馆游。引入社会大师资,校内思政课协同育人,精彩纷呈。

远程连线教学。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为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下真功夫不断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四川省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等场馆深度合作,通过打造大平台,拓展大资源,建构大师资,探索出“校地现场互联互动一体化场景体验式大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以学生高达97.88%的总体满意率,大大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增强了思政引领力。(晏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