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让技术人才有保障,企业发展有底气
近年来,青浦区企业在技术工招聘上面临诸多挑战,集中表现为招聘难度大、人才流失率高、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青浦区人社局和相关部门坚持对标改革,采取务实举措措施,从重点企业专班服务、问题收集与解决机制、校企合作、技能提升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企业技术工招聘的效率和质量。2025年,青浦将新增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不少于2000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不少于500人次,开展不少于100场招聘和不少于100场政策宣传的“双百赋能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解决企业技术工招聘难。
随着“春招”供需两端持续升温,区人社局迅速抓住就业关键期,积极联络、走访区内众多企业,全面了解企业技术工招聘的难点和痛点,包括岗位需求、技能要求、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企业反馈的问题,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明确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摸清企业用工需求,采集缺工岗位信息,并结合线上线下平台发布岗位信息,真正搭建起“面对面”的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开展用工指导等就业服务。

根据问题清单,区人社局持续强化公共招聘活动的组织,形成“线上平台日日招”“市场固定周周招”“街镇联动月月招”“大型商圈季度招”工作机制,并在“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站点内开展微型招聘活动,满足不同企业的招聘需求。同时,组织区内招聘企业到本市及全国相关高校开展巡回招聘,通过线下双选会、线上招聘会、校园宣讲会、直播带岗等形式灵活开展,吸引年轻的求职群体,扩大企业引才范围,提升招聘质效。以“惠企利民、就业先行”政策宣传品牌为切入点,区人社局组织专业政策宣讲团队,围绕就业政策对营商环境的积极影响展开宣传,切实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企业。
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人才是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区人社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的优势,开展“人力资源机构集中对接”行动,推进人力资源机构、园区与重点企业对接合作。同时,紧扣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采取“订单培养、定向输送”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服务产业需求。

为提升与企业需求匹配的技能水平,区人社局围绕产业需求引导劳动者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支持企业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技术工,并根据岗位需要对拟招用的职工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同时,发挥“青能浦卓”职业能力建设品牌效应,实现从高层到基层的全方位覆盖和全方位培养。
为破解季节性用工结构性矛盾,搭建起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高速路”,区人社局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与云南德宏等对口帮扶地区构建“需求排摸—定向招聘—规模输送—全程保障”闭环服务。今年春节过后,首批“点对点”东西部劳务协作为52名云南德宏务工人员提供“家门到厂门”的精准输送,并快速入职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区人社局还组织企业赴云南省德宏州开展现场招聘会,通过当地人社部门做好日常岗位发布,搭建两地劳动力资源平台,并加强对德宏的技能援教,在提升德宏务工人员技能水平的同时吸引他们来青就业,帮助区内企业缓解用工荒难题。

除了云南德宏,区人社局还持续加强与安徽省六安市的金寨、舒城、霍山三县人社部门的合作,在劳务项目对接、长三角校招、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开展工作交流,推动项目落地,提升人员输送质量。
编者按:2025年新春伊始,青浦区以“开年第一会”擂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战鼓,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坚持改革理念,以政务、法治、市场、创新、人文五大环境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企业感受度,驰而不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做法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青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发改委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聚焦全区各镇街、各部门单位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李双玖(名优)
编辑:李璨(名优)
终审:余民(首席)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