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开发 一田双收
春回大地,梅县区隆文镇千亩烟田绿浪翻涌,长势喜人。这片曾因零散撂荒、柚园黄化而沉寂的土地,如今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焕发新生,成为当地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在隆文镇村东村,田地里连片的烟叶舒展着翠绿的阔叶,在微风下摇曳,工人们正忙着在田间进行管理工作,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
2013年起,隆文镇以“连片开发+集约流转”破题,引导8个村整合1030亩零散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引入梅州正佳农业进行规模化经营。通过“烟稻轮作”模式,实现“一田双收”。
梅州正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志参介绍了水旱轮作的优势。“对于水稻来说,烟叶、烟梗等回填,用拖拉机打田后病虫害等就比较少,烟叶里残留的营养对水稻也很好。对烟叶来说,种了水稻以后病虫害比较少,烟叶被水浸了以后,对它的生长也有好处。”黄志参说,比起水旱轮作,旱旱轮作模式下烟叶的病虫害会比较严重。
通过“烟稻轮作”模式,千亩烟稻田年产量达50万斤稻米、30万斤烟叶,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此外,企业还优先雇佣本地村民参与种植、加工,农忙时用工超270人,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黄志参表示,农户既收田租又领工资,等于有了两方面的收入。
在隆文镇木寨村,田地里已经插上了翠绿的水稻苗,谁能想到,去年这里还是一片黄化柚园。针对黄化柚树难题,隆文镇创新“生态修复+耕地复垦”机制,把无收益的黄化柚树清理掉,重新平整土地,变成可用的耕地。截至2025年2月底,共清理1891株病树,修复85亩土地。木寨村28亩复垦地也于今春种上早稻,并扩宽了机耕路。
“道路加宽加阔了。以前那种很小的路,收割机根本过不了。”隆文镇木寨村党支部委员李建标说,该村下一步将把黄化树全部清理掉,让田地小块变大块,流转给种粮大户去耕种,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作为远离城区的山区镇,隆文镇扬长避短,注重绿色农业发展。一方面通过引进企业、合作社进行耕地连片承包,把小块田变成大块田,通过集约化、机械化降低企业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收益。另一方面继续推进黄化树整治项目,将耕地集中片区周边失管的黄化树进行铲除、复耕,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益。
从抛荒到丰收,隆文镇以土地整治为笔,绘就了一幅“农田集中连片、村庄宜居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未来,隆文镇将培育更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全域土地整治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南方日报记者 李廷睿
通讯员 古正华 曾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