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张敏杰|历史之痕——谈版画《抗战组画系列》创作张敏杰|历史之痕——谈版画《抗战组画系列》创作

时间:

编者按: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主办,江苏大剧院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院、扬子晚报、江南时报社、江苏艺术中心、江苏大剧院、北京春秋版画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伟大的胜利版画文献展”将于9月在江苏大剧院开幕。展览通过“刀锋下的烽火”“穿透硝烟的明灯”“黑白刀痕的记忆”三部分,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珍贵的历史史料与经典的艺术精品,为这一重要纪念时刻献上一部版画艺术文献“史诗”。

展览特邀当代版画艺术家展出其创作的30幅抗战主题版画,以精湛艺术升华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精神内涵。版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以文字记录心得,也永久记录下一幅优秀版画的诞生过程。

历史之痕——谈版画《抗战组画系列》创作

□ 张敏杰

《碑——回旋的音》抗战组画系列12 凸版 27cm×41cm 张敏杰 作 2012年


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铭刻着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为了民族的解放,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不畏牺牲奔赴抗战前线,在这片土地上,深埋着无数抗战英烈的忠魂。他们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身躯,树起了中国人民抗战历史上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作为美术创作者,我们长期关注这一主题,敬仰与铭记着那些抗战英雄。

几年前,我开始着手收集资料,并以组画形式开始了版画《抗战组画系列》的创作。翻阅着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我不觉沉浸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凝视着那些曾经的战场、那些抗战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一幅幅视觉图像跃于眼前:有果敢奔袭闯入敌营炸毁日军机场的勇士,有莽莽林海茫茫雪原中的抗联战士,有上海街头声讨日军侵略我国东北奋起游行的工人与学生,有保家卫国迸发着抗日怒火冲向敌阵的无畏战士……画面中不断浮现出这片土地上的抗战铁血忠魂。历史人物、抗战英雄、重大事件……成为作品叙事的主线。就这样,我沿着铭刻在历史上的痕迹,以黑白版画的艺术形式,于第一阶段创作出20余幅抗战题材的版画作品。

在创作的第二阶段,我不时游走在抗战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写满中国人民抗战史实的浩瀚海洋里,新的画面不时重构,我被这些沉默的见证者所感动。从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到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从淞沪会战的浴血搏杀,到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记忆,到台儿庄大捷的振奋人心;从百团大战的英勇出击,到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艰难征程……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抗战英雄,都深深震撼着我。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顽强战斗,直至弹尽粮绝;左权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壮烈殉国,用生命守护了战友和百姓;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身先士卒,与敌寇拼死搏杀,最终血洒疆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我创作的强大动力和源泉。可以说,我选择以版画这种艺术形式来呈现抗战历史,让深沉的黑色与纯净的白色相互交织,在方寸间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刻地表现出抗战岁月的凝重、悲壮,以及中国人民前赴后继、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创作过程中,我根据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和历史事实,分别以独立画面呈现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的抗日义勇军毙敌名将古贺传太郎,1933年的赵一曼领导工人大罢工,1935年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京“一二·九运动”,1936年的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左翼文化界同盟、红一方面军东征,1937年的七七事变、夜袭阳明堡、洛川会议、淞沪会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成立、叶挺军长,1938年的小孤山“十二烈士”,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长沙保卫战,1940年的百团大战,1941年的马本斋抗日、冀中骑兵团,1942年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的抗战局部反攻、美国志愿航空队,1944年的根据地兵工厂、减租减息、地雷战、腾冲战役,1945年的苏联红军入华反击日军、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日军受降仪式、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等一系列场景。作品用阳刻之粗犷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八路军战士冲锋陷阵的身影,用黑白对比突出战斗的激烈,展现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豪迈气概;以细腻而压抑的线条和大面积的黑色渲染出南京保卫战的沉重氛围,刻画出勇士们的壮烈场景,让观者感受到那段历史的伤痛与悲愤;在表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生活时,我则运用简洁明快的线条和生动的人物造型,展现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乐观向上、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用黑白相间的画面传递出希望与力量。

每一幅版画,都是我对那段历史的一次深刻解读,也是我对先烈们的一次深情缅怀。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而且是对历史的铭记和传承。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希望通过版画,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感受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展现出的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进而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首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壁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