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风暴中的宁静:抗癌路上的诗意人生

时间:

风暴中的宁静:抗癌路上的诗意人生

田豆豆

在岁月长河悠悠流淌间,2004 年 6 月的那个夜晚,夜幕如噩耗编织,浓稠压抑之感弥漫开来,似乎要将世间所有希望悄然吞噬。母亲竭力维系着表面的平静,然而那微微颤抖的声音,却如一把锋锐无比的匕首,瞬间划破了一家人平静生活的表象——父亲,竟无情地被确诊为口腔癌,且必须即刻手术。

于我心灵深处父亲挺拔伟岸,清秀英俊,浓眉大眼,他的个性柔中带钢,自幼崇拜着父亲,他是一个能担当的男子。想念父亲,感受他的好不仅在于外表,更主要是他内在的品质。成为我心中最温暖且珍贵的记忆。无论如何,我都难以想象,癌症这头狰狞恐怖的巨兽,竟会如此悄无声息地悄然降临在他身上。大伯的话语,如重锤般在我耳边不断回响:“化验结果已经出来了,只是还没告诉他。你父亲那般聪慧,心里大概早就有所察觉。”当我心急如焚地赶到病房,只见父亲虚弱地躺在床上,却依旧喃喃自语:“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小事罢了。”年纪尚小的我,强忍着内心如翻江倒海般的慌乱,故作镇定地安慰他:“动了手术就都好了,我会一直陪在您身边,不会耽误学习的。”父亲紧紧地握住我的手,那曾经有力的手掌此时却满是疲惫,他缓缓地点了点头。那掌心传来的温热,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他对生活深深的眷恋与不舍,那眷恋与不舍中,满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父亲,向来是个骨子里透着倔强、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勇者。妈妈曾回忆,半个月前初次门诊过后,父亲便立刻购置了一大堆有关癌症的书籍。在医生正式告知诊断结果之前,他已然在心底默默做好了准备,不愿坐以待毙,任凭命运肆意摆弄,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主动出击,积极抗争,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希望。家人们亦是四处奔波,竭尽全力为他请来全省最为顶尖的医生进行会诊,甚至机缘巧合之下,有幸请到了恰好在当地交流的柳教授。几位权威教授一致给出建议——癌症尚处初期,务必尽快手术。

然而,这场手术的艰难程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为确保能将肿瘤彻彻底底地切除干净,父亲口腔上牙龈的一半以及部分上腭都必须切除,而且还需要植入新皮来替代被切除的上腭,这是场复杂的手术。父亲与主刀医师、麻醉师展开了多次深入且细致的讨论。在家人眼中,最初那一瞬间的犹豫如流星般一闪而过,紧接着,他便以一种出奇的冷静与坚强,为自己精心制订出最佳的治疗方案,那神情,仿佛谈论的对象并非自己,而是一个全然不相干的旁人。后来我忍不住问他为何能做到如此,他目光如炬,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坚定地说道:“我还没尽情享受够这美好的生活,我还要好好写上几十年的书呢。”那话语中,满溢着对生命的炽热渴望与对梦想的执着坚守。

手术的准备工作在紧张有序中迅速就绪。当父亲被缓缓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我满心充斥着对未知手术的深深恐惧。那恐惧如阴霾般沉甸甸地笼罩着我的心头,令我几乎无法呼吸。细心的父母为了让我能安心一些,特意写了一张类似保证书的纸条给我。妈妈温柔地拉着我的小手,在我耳边轻声细语地讲述着故事,试图驱散我心中的恐惧。我紧紧攥着那张纸条,紧张的情绪虽依旧如影随形,却不再如之前那般令人恐惧到无法呼吸。只是,在那同一时刻,我不禁暗自思忖,父亲又在紧紧攥着什么呢?或许,是全家人对他那如汪洋般深沉的爱,那爱是他在黑暗中前行的灯塔,照亮他与病魔抗争的道路;又或许,是他自己对生命那如同熊熊烈火般炽热而强烈的意志,那意志是他手中与病魔搏斗的利剑,助他披荆斩棘。

16个小时35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漫长到仿佛一个世纪。每一秒的等待,都如针芒在背,刺痛着我的心。终于,父亲从手术室被推了出来,只见他全身浮肿,身上密密麻麻地插着 17 根管子。尽管身体布满医疗器械,但监测仪规律的声响宣告着生命的胜利。麻醉师告诉我们,父亲在陷入昏迷之前,用尽最后一丝意识,郑重地叮嘱他们:“一定要保留口腔与鼻腔之间的黏膜。”这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关乎着未来能否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其中饱含着他对生命炽热到极致的渴望,那是对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是对生命尊严的执着捍卫。

手术结束后的那个夜晚,是父亲最为艰难的时刻。他无法言语,身体虚弱得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其吹倒,身上插满的管子仿佛一道道沉重的枷锁,限制着他的一举一动。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守在他身旁,目不转睛地仔细观察着,试图从他每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中,读懂他内心想要表达的意图。由于麻醉剂的作用,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我静静地凝视着他那张微微有些变形的面孔,心中满是虔诚的祈祷,我紧紧握住他的大手,仿佛这样就能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他,只愿他从此再也不用承受哪怕一丝一毫的痛苦。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却又坚韧如傲雪寒梅。

他热爱生活,享受生活,重视生活的质量和品味,饮食重营养,着装爱整洁,学习按计划,作息有规律,锻炼常坚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把生活安排得温馨、充实一些。父亲这一辈人,历经了国家翻天覆地剧变的各个重要阶段,人生之路跌宕起伏,充满了无数的坎坷与波折。在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的历练之后,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我们这代人相比,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却万万没想到,病魔会如恶魔般突然来袭。父亲曾经说过:“好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还有可能会变坏;而坏的时候,也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一切终将会变好。”此时此刻,他或许正满心想着后半句,怀揣着对生活那永不熄灭的希望,在病痛的深渊中顽强地坚守着。那希望,如同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他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他穿越病魔的重重阴霾。

得益于父亲原本不错的体质,再加上正确科学的医治以及家人们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父亲的身体恢复得十分迅速。那位细心的主治医师,因为父亲偶然间夸赞他的外套好看,竟特意去买了一件崭新的送给他,希望父亲能以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艰难无比的时刻。父亲深受感动,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满怀感激地向那些为他铺就生命通道的人们表达深深的谢意。那篇文章,不仅是对他人帮助的感恩,更是对生命中美好善意的礼赞,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困境中闪耀。

窗外,浮云悠悠飘荡,如同生命的轨迹一般,充满了起伏与无常。自 2004 年起,父亲因患鳞状细胞癌,先后在湘雅附一、附二做了三次大型切除手术,十四次化疗,舌头切除三分之一,下颌牙龈全部挖空,喉部被解剖,又从左下肢左侧切取部分骨、肉、筋植入口腔。即便遭受如此重创,为探寻人生的价值与追求,尽自己残阳之余热,父亲在与癌魔顽强抗争的过程中,潜心于诗书创作。他撰写嵌名等各类小诗 2000 余首、书法 2000 余幅、楹联 200 余幅,其中已装裱 500 余幅。2007 年 5 月,坚强的父亲克服了口难张、话难讲、食难进、步难行的重重困扰,携带家眷,母亲充当护理员,我则担任“翻译”,自费前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造访书法名家。“殊荣沥血勤求索,激浊扬清不计私。”虽连遭不幸,但父亲仍初衷未改,视创作如生命,意志坚如磐石,对创作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阳光。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不屈与顽强,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给予怎样的重击,都不能磨灭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父亲以如诗般的坚韧从容“馈赠”癌症,在生活这波涛汹涌的惊涛骇浪之中,凭借那份难能可贵的平静力量,用心书写着生命的不屈与顽强。他的这段非凡经历,让我深深领悟到,生命的旅程虽然充满了数不清的无常与变数,但只要我们始终心怀希望的火种,坚定不移地坚守信念,并且有家人始终如一地相伴左右,就一定能够穿越重重风雨的阻挡,最终迎来那无比灿烂的阳光。

追寻父亲的轨迹,那些坚强、勇敢、忠诚、正直、朴素的人生符号一一浮现。我们从年少时对他的惧怕,逐渐成长为理解与尊重他。父亲的品格,是我们立世为人的基石。那个曾经有着铁人般意志、行事雷厉风行的父亲;那个秉持求人不如求己、思路永远清晰的父亲;那个生活技能超高、记忆力超强的父亲,就这样突然地离开了我们。年少不知严父意,长大才懂情深重。若把母爱形容像温暖的阳光,那么父爱便是挂在夜空中的月亮,看似冰冷疏离,实际上深沉而内敛。父亲这棵大树虽已离开我们,但他在我们心中依然参天而立,在每一个阴晴圆缺的夜晚,默默守护着这个家,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精神支柱,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他的精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充满勇气与力量,激励我们以无畏的姿态去拥抱生活,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