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头部品牌集体“搞副业”,这个餐饮赛道卷不动了?

时间:

最近,主打鲜果酸奶的K22.草莓酸奶推出了“下午茶市集”,开卖薄饼、烤肠、土豆包等小吃美食。

这些原本属于街边摊的美食,竟出现在“奶茶店”里,K22.草莓酸奶这波操作,是想跨界“换道超车”,还是说现制酸奶赛道,真的“卷”不动了?

小吃低至1.9元起,现制酸奶店转型小吃档?

综合来看,“K22下午茶市集”可以理解为“K22.草莓酸奶”推出的的新店型或新品牌,两者最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产品策略和装修风格两个方面。

△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在产品策略上,K22.草莓酸奶坚持极简主义理念,聚焦多款酸奶饮品,总的SKU约10款,饮品单价在18-19元之间;K22下午茶市集则在保留部分主力酸奶饮品的基础上,新增了小吃、甜品两大组合。

据招商人员介绍,K22下午茶市集主推两种门店模式。第一种模式以“酸奶、薄饼、烤肠和咖喱包”的组合为核心,所需店铺面积约为30平方米左右;第二种模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土豆包产品,因此需要多出相应的设备空间,门店面积则提升至约35平方米左右。

以K22下午茶市集邯郸万象店为例,该店以第二种门店模式为主打,从其大众点评披露的文字菜单,该店售卖单品已有超过30个SKU,其中酸奶饮品约9款,其余均为烘焙、小吃等。

薄饼、土豆包、蛋挞等多个系列产品都有数种口味可选。

例如“土豆包”系列,有黑松露菌菇、辣肉松墨鱼肠、新西兰奶酥芝士、车打紫米以及泰式咖喱大虾等多种风味,甜咸辣一应俱全;御师薄饼系列则包含鲜虾、红糖、梅干菜及原味四款。

△图片来源: K22下午茶市集官方小红书

在定价策略方面,K22下午茶市集的酸奶饮品与K22草莓酸奶的价格保持一致,而小吃和烘焙系列则强调性价比

例如,烤肠5.9元/根,薄饼系列的定价介于1.9-5.9元之间,土豆包的价格位于12.8-13.9元区间,价格相对较高的挞皇系列,其单个最高售价也控制在16.8元以内。

在装修风格上,K22.草莓酸奶与K22下午茶市集也有明显的差异。

K22.草莓酸奶以鲜明的玫红色作为主视觉元素,整体形象偏年轻时尚;而K22下午茶市集则走的是“复古潮流”路线,通过暖黄色灯光、怀旧海报与老式招牌等设计元素,营造出“老街集市”的消费场景。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K22下午茶市集已经在廊坊、朔州、温州等城市开出了约6家门店。

△ 图片来源: K22下午茶市集官方小红书

现制酸奶玩家,集体下场卷“副业”

K22.草莓酸奶并不是唯一一个开始探索“副业”的现制酸奶品牌。在赛道整体的竞争压力下,不少头部品牌都在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回过头来看,前几年,现制酸奶从小众品类一路成长为“香饽饽”。2023年,这一赛道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公开披露的融资事件约5起,其中包括多笔千万元级乃至上亿元规模的融资。

在资本推动下,品牌们也趁势扩张,茉酸奶、Blueglass Yogurt、Salud.欧洲冻酸奶等老牌迅速崛起,王子森林·现酿酸奶、Gala Yogurt加乐酸奶等品牌接连入局,奈雪的茶、喜茶、茶百道等20余个茶饮品牌也相继推出了现制酸奶产品,进一步推高了现制酸奶的热度。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制酸奶门店总数已突破2.3万家。

然而,随着老牌选手加速扩张、新玩家持续涌入,以及茶饮品牌的跨界抢食,现制酸奶热度走高的同时,也出现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等挑战。

现制酸奶品牌的产品结构多为“水果+酸奶”的组合,例如芒果酸奶奶昔、草莓酸奶奶昔、牛油果酸奶奶昔等,组成形式较为单一,产品相似度也较高,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近两年,酸奶品牌的扩张步伐明显在放缓。

界面新闻曾报道,Blueglass Yogurt在2021年获得融资后,曾计划在三年内将门店数量扩展至1000家。然而,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该品牌实际运营的门店仅维持在200家左右,扩张进度明显低于预期。

王子森林·现酿酸奶自2023年融资后计划于当年年底开出100家门店,然而红餐大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王子森林·现酿酸奶新开门店不足10家,而关闭的门店却超过30家,呈现出明显的收缩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其官方公众号已于2023年12月25日停更。

△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面对市场变化,一些品牌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茉酸奶在今年4月推出了全新店型——牧场奶仓店,通过“饮品+零售”的复合业态挖掘增长点。牧场奶仓的产品线包括烘焙与现制酸奶两大系列,烘焙系列涵盖了酸奶贝果、酸奶麻吉和牧场严选三大类,其中酸奶贝果系列售价22元,包括双重莓莓、鲜芒抹茶、草莓黑金等口味;现制酸奶方面则包括现制冷萃酸奶、冷萃酸奶芭菲杯系列和轻酸奶系列产品,定价在16-32元之间。

酸奶罐罐则在2025年6月完成品牌升级,从单一的“酸奶奶昔”扩展为全品类的“现制低温酸奶”矩阵,在门店增加了酸奶零售品,比如以当下大热的“干噎酸奶”为切入口,推出了粉红芭乐冷萃酸奶、脆脆薄荷冷萃酸奶等产品,还推出了酸奶大福等甜品。

Blueglass Yogurt则通过新品升级,发力代餐市场,推出多款符合健康饮食趋势的功能性消费场景下的酸奶产品。

此外,打造子品牌也成为不少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手段。

例如,茉酸奶依托已有的供应链优势,在去年推出了高端酸奶碗品牌“GOOOLDEN”,主打希腊酸奶碗,单碗售价在38元到42元之间。

同年12月,茉酸奶再次推出新品牌“Uniboba优尼波巴”,主打鲜牛乳基底饮品,如黑糖丸奶茶、牛乳咸法酪等,定价在16元至22元之间。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Uniboba优尼波巴”已在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开出了60余家门店。

总之,在现制酸奶赛道上,各品牌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变革和品牌分层等多种方式努力打破传统边界,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作者:红餐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