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足球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时间:

尹 波

国青折戟U20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只差一步无缘世青赛,给国人带来巨大的失望,但还不是绝望,因为国足世预赛仍保留出线希望。当国足连输沙特和澳大利亚,这种希望变得极为渺茫,失望便无限接近于绝望,所幸国少征战U17亚少赛还有机会帮国人找回心理平衡。可惜,U17国少比国青和国足输得更惨,小组赛两战皆北提前出局,把国人最后一点幻想无情地打碎,失望彻底变成绝望!

至此,中国足协主席宋凯高调宣称的2025年国家级球队竞技层面的三大目标:国青重返世青赛、国少重返世少赛;国足以18强赛小组前四身份进入第二阶段附加赛;国奥晋级U23亚洲杯决赛阶段并取得好成绩,除还没有出征的国奥依然存在理论上的达标可能性,国青、国少均止步世青赛和世少赛门外,国足想踢附加赛则只能祈祷出现奇迹——2025年才刚过一个季度,国家级球队整体失败的命运已经难以避免。

尤其是国少征战U17亚洲杯失利,对足协和整个中国足球的打击最为沉重。本届国少曾被寄予超越国足和国青的更大期待,去年预选赛期间,这支国少面对巴林U17、不丹U17和马尔代夫U17打进17球,客场战平韩国U17一役控球率高达60%,射门次数两倍于对手,表现出色的艾比布拉、姚俊宇、魏翔鑫和艾利尼扎尔等多名球员声名鹊起,时隔20年重返世少赛的话题一时坊间热议。况且扩军后的世少赛给了亚洲8个名额,国少小组出线即可直通世少赛决赛阶段,比国青必须拿到U20亚洲杯四强才能跻身世青赛正赛难度更低,岂料国少居然比国足和国青输得更没脾气,这也成了导致社交平台上国人心态崩盘的关键因素。

于是,去年预选赛国少高光出线之后被近乎于神化的日本籍主帅上村健一,一夜之间又被当初捧他的那些人骂上热搜。“救世主”到“罪魁祸首”角色的转换,几乎不需要任何过渡。国足主帅伊万的遭遇比上村健一稍好那么一点点,毕竟国少死透了,而国足至少还是个植物人。不过,伊万从去年底国足连胜印尼、巴林后的“老骥伏枥”,到上个月连败沙特、澳大利亚后的“廉颇老矣”,基本也被判了“死缓”。被骂得相对较轻的久尔杰维奇,由于国青输得不算难看,伤害性不小、侮辱性不大,似乎是三位国字号教头里唯一有望部分保住饭碗的那一个,只是他也很难继续被委以重任了。看到这些,处于“待判决”状态的国奥主帅安东尼奥,想必正在瑟瑟发抖。

显然,以国青、国少东山再起和国足重燃世预赛出线希望为标志的这一轮国家队亢奋期,来得快去得更快,又回到了高调开盘、惨淡收场,以教练背锅下课为结局的死循环里面去。客观地讲,本届国青、国少身上体现出了触底反弹迹象,是20年以来距离世青赛、世少赛正赛最近的一届,这表明,经历了漫长的低谷和断档,05、08年龄段后备人才终于开始呈现复苏迹象,而国足世预赛幸运赢下印尼、巴林,也确实一度看到了出线的救命稻草。这么多机会摆在眼前,都抓住不现实,都抓不住也不正常,所以中国足协三大目标有其合理性,不能简单归咎于浮夸和脱离实际。问题在于,“复苏”其实还停留在“迹象”阶段,而“机会”对所有竞争对手都是平等的,机遇只会眷顾为它的到来做好了准备的人。实战表明,国青、国少和国足,都没有做好准备。

我搜了一下上村健一接手国少以来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表过的谈话内容,看得出他对国少前景一直持有的是谨慎乐观的态度,并没说过什么过头话。是我们的舆论而不是他本人把国少捧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日本教练普遍低调,他们的优势是打基础,打基础的大忌恰恰是急功近利。青少年球员最大的弱点是状态波动大,U17比U20波动更大。而中国球员的通病是心理素质差,压力小的比赛发挥好,压力一大发挥便大打折扣。国少去年预选赛踢韩国超常是他们的真实水平,今年亚少赛踢沙特和乌兹别克斯坦失常同样是他们的真实水平。当一批17岁少年稚嫩的肩膀要承担起为中国足球守住最后颜面的重任时,在压垮他们的那些非足球因素面前,一个只懂足球的上村健一是无能为力的。

中国足球痛苦的根源,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栽树时门可罗雀,摘桃子时人山人海。耕耘离不开耐心,拔苗助长永远做不到枝繁叶茂。05、08年龄段的孩子走到今天的初崭头角,要承受多少年的风吹雨打,官场和社会一次短视的否定就可能毁掉他们向上生长的空间。还是放平心态,给播种和成长留足时间吧!或许,真到了那个时候,收获就会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