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四川致力于推动考古遗址的社区共享与可持续发展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交流分享。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法国时间7月12日晚,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四川省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的“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边会在巴黎举行。现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以三星堆和金沙等遗址为例,分享了四川考古遗产保护实践的生动案例。
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从旧石器时代到各历史时期众多的考古遗址,其中国家大遗址就多达6处,分别是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和蜀道。此外,四川还拥有4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分别是三星堆、金沙、邛窑、宝墩。几年前,三星堆成功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了保护好、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四川展开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考古遗址保护的积极探索。
“首先完善了考古遗址保护体系。”霍巍介绍,近年来,四川着力加强考古遗址保护体系化建设,《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强化对考古遗址保护的政策支持;《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等文件,为保护好考古遗址提供了法治保障。
在政策支持下,四川充分发挥了考古支撑与引擎作用,科学组织开展了皮洛遗址、濛溪河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等系统性考古调查勘探。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发掘中三星堆考古新模式一改过去“粗放式”考古,高标准建设了考古大棚、考古舱等,考古研究和现场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此外,开放式考古研究和多学科跨领域为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考古遗址的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四川坚持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系统保护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目前,三星堆、金沙、宝墩、城坝、罗家坝、邛窑等遗址均编制完成文物保护规划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考古遗址保护管理和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依据。这些遗址的保护展示、环境提升、安全防护等工程,有效保护了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遗址整体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遗址的展示利用也在不断提升。十几年前,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不仅在陈列馆集中展示出土文物,遗迹馆还向公众展示了祭祀遗迹发掘现场。而三星堆博物馆2023年新馆建成开馆后,至今已接待中外观众近千万。三星堆还积极创新展示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向公众同步展示,观众可以在开放式的文物修复馆第一时间参观最新出土文物修复全过程。此外,三星堆、金沙的文物展也不断走向海外,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座城市,接待观众逾千万人次。
“四川一直致力于推动考古遗址的社区共享与可持续发展,关注遗址保护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融。”霍巍介绍,三星堆遗址成功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及三星堆、金沙、宝墩、邛窑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不同探索和实践,提高了社区参与遗址保护传承的积极性、认同感和获得感。结合春节等特定节假日以及国际古迹遗址日等文博主题日,还组织开展了节庆宣传、村民大讲堂等活动,惠及当地居民。“此外,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还带动了道路交通、文旅设施等关联项目实施,促进了旅游和产业发展,改善了社区生活条件、增加了居民收入,让属地居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