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读书的魅力

4月17日,第11期学府街读书会结束。与前10期不同的是,这次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杜学文带着作品《和青少年谈中华文明》,受邀走进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与高校学子面对面。
至此,开启了学府街读书会突破固定场所、走进企事业单位与大中小学的新模式。
场地有了变化,阅读模式不会变,依旧是读者与作者面对面,这也是学府街读书会有别于其他读书会之处。此外,该读书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求读者带着问题而不是带着耳朵前来。
学府街读书会首期于2024年8月进行,至今已经进行了11期,蒋殊、林小静、王宏伟、王芳、张卫平、鲁顺民、任俊文、杜学文、赵晓春、刘涛、白平、落葵等作家、学者、诗人先后前来,与读者面对面分享了《沁源1942》《寻找消失的英雄》《旋律中的红色记忆》《戏台上的中国》《英雄年代》《晋地歌海》《和青少年谈中华文明》《应邀而来》《字里家国》《无穷花》等文学作品,参与的读者超过500人次。
尽管每次读书会都是与作者面对面,但阅读形式却是针对作品内容灵活变动。比如在著名作家张石山去世之后,特别举办了“《晋地歌海》搭起用歌声缅怀逝者的桥梁”读书会,到场的除了该书另两位作者鲁顺民与任俊文外,还有著名民歌表演艺术家刘改鱼,以及张石山的诸多生前好友与读者,通过“聊聊这本书、说说这个人、唱唱那些歌”三个环节深情追忆逝者,感受晋地歌海。
在2025年开年第一场读书会现场,四万册藏书家赵晓春应邀而来。主持人将本场活动分为“说说赵晓春、听听赵晓春、问问赵晓春”三个环节。
在“说说赵晓春”环节,传记作家陈为人、文化学者陈建祖、散文家张锐锋、评论家杜学文相继发言,对赵晓春的书生活作了深度剖析;在“听听赵晓春”环节,赵晓春向大家讲述了他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读书的理解;在“问问赵晓春”环节,在场读者纷纷就“怎样选书”“怎样读书”“怎样将书本与现实兼容”等议题进行了提问交流。
大部分时候,学府街读书会上,主持人会将本场参与者分为读者、解读者与旁听者三个群体。其中,读者需熟悉本次所读书籍内容,现场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读者在现场以自己的方式解读,亮明观点,点出优劣;解读者则为文学评论者,以专业的视角对作品展开解读;而旁听者则从读者与评论者的解读,以及作者的自我阐述中汲取营养,真正了解一本书到底应该怎样去读,其价值与意义在哪里,不足之处又是什么。
有一种阅读魅力,在于读者与作者面对面,共同将一本书读深、读透。因此,我们的学府街读书会,在每一场读书会结束之后,有收获的不仅是读者,还有作者。
并州新闻 蒋 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