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江:礼赞生命 共树新风

时间:

新华社杭州4月4日电 题:浙江:礼赞生命 共树新风

新华社记者李平、彭嵩涵

将可降解的骨灰坛埋于竹林底下,骨灰坛表面覆以竹叶、花瓣与土壤……清明节前夕,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市民夏元凤遵从父亲遗愿,将他的骨灰埋葬在一片青山翠竹之间。

“父亲生前是名村干部,他希望以竹林葬方式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夏元凤说。

与夏元凤父亲想法类似,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市民何国松去世前,选择将骨灰抛洒到大海里。“我哥哥在世时,就希望我们以不占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将他安葬。”何国松的妹妹何女士说,“大海广阔又富有生机,今后我们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海的地方,就能感受到哥哥的存在。”

“以前,有些人觉得墓地是越大越好,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用一棵树、一坛花、一面墙、一片海等绿色环保方式向生命致敬。”金华市殡葬协会秘书长余小华表示,金华市自2013年举办骨灰撒海活动以来,已有834名逝者实施了海葬,而选择不留骨灰的树葬、花葬等生态葬人数每年也有增长。

自1989年,杭州市民政局牵头举办全市骨灰撒江活动以来,这一生态安葬形式已在杭城推进了30多个年头,参与活动的家庭数从第一届的70户,发展到如今的500多户,报名人数逐年增加。

“事实上,以不建冢、不立碑、不留骨灰等态度和世界告别的,不止于节地生态葬。在浙江,还有不少市民秉持‘生前多贡献,身后作捐献’的大爱理念,将遗体(器官组织)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这些人也非常可敬。”浙江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截至2025年2月底,浙江省累计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登记人数超过36.4万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2760例,遗体捐献1735例,全省已建成褒扬捐献者大爱精神的“生命礼赞”场所44处。

“殡葬改革其实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触及人民群众思想和价值观的深层,需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浙江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浙江将通过强化激励引导、示范引领等方式,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共树“回归自然、福泽后人”的“身后事”文明新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