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乖”是听话的意思,而“乖张”是不听话的意思?)
672为什么“乖”是“听话”的意思,而“乖张”是“不听话”的意思?
“乖”是睽离相背而异于常者。
“乖”读guāi ㄍㄨㄞˉ。
由“千”、“北”组合。“千”在上位起主导作用,“北”在下位起到辅助完善意义的作用。在“亻”之“丨”中加“一”犹数之十百者是千字之范式。“千”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异于常者。万物皆向阳而负阴其犹背阳而伏于阴者是北字之范式。“北”在此表达的是相与比述睽离相背者。“千”、“北”组合导向了失于常度而致异犹睽离相背异于常者是乖字之范式。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背离,违背,不和谐。
“乖张”的意思是不顺、不相合、不正常。引申衍义为背离、分离、失当。有“不听话”的意蕴。但其主要是指性情执拗、怪僻。与“乖”的本义相合,并张大了“乖”的本义。
如果“乖”针对的是“不听话”的儿童。“不听话”的“背离,违背”即相背对的是“听话”。所以“乖”表示“听话”的意思时是具有特定对象。对儿童说“乖”是表达“听话”的意思。而针对大人来说“乖”则具有讽刺意义或者就是指其性情执拗、怪僻、反常、谬误了。
乖:
乖:从千,从北。(参见《字汇》第79页)
《说文解字》:“千,十百也。从十、从人。”。
《说文解字》:“(十)数之具也。汉志。协于十。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丨,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退。凡丨之属皆从丨。”。犹上下通或下上通者是丨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注》第80页:“(丨)下上通也。依玉篇。引而上行读若囟。囟之言进也。引而下行读若退。可上可下。故曰下上通。竹部曰。篆、引书也。凡字之直。有引而上、引而下之不同。若至字当引而下、不字当引而上、又若才屮木生字皆当引而上之类是也。分用之则音读各异。读若囟在十三部。读若退在十五部。今音思二切。囟之双声也。又音古本切。凡丨之属皆从丨。”。
一、丨两范式叠加:一、丨相交完备之数是十字之范式。(从一到十是基本数。以十为界开始轮回。)
人:从丿、从乀。
《说文解字》:“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形。凡丿之属皆从丿。”。
右戾而象左引之形犹男根之形者是丿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乀,左戾也。从反丿。读与弗同。”。自左而曲于右故其字象自右方引之犹象阴液流出之形者是乀字之范式。
丿、乀两范式叠加。犹阴乀阳丿相亲相爱者是人字之范式。
因甲骨文“人”与“入”易混淆。甲骨文“人”写作(
)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其甲骨文字形像侧面人行礼之形。犹男子成年行冠礼之形者是籀文(或甲骨文“
”)“人”字之范式。
“丨”为“一”。“丨”中加点为“十”。“丨”上加“丿”为“百”。(“丨”上加“丿”乃“亻”字因字义细分,“亻”作“人”字偏旁,故又造“百”字。为数“百”)。在“亻”之“丨”中加“一”,十百为“千”字。在“亻”上加“一”,百之百为“万”字。(因与“万”字相类字形很多,容易造成混乱。故又用“萬”来表达数之“万”)。在“亻”旁加“乙”(扭曲之“丨”)为“亿”字。
十、人两范式叠加:在“亻”之“丨”中加“一”犹数之十百者是千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北,(
)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
(人:参见二画之一“人”)
二人相背之两范式叠加:万物皆向阳而负阴其犹背阳而伏于阴者是北字之范式。
正人为男人,反人为匕指女人。男为阳、女为阴。阳、阴相对相当以两而化指其阴者。天地生物至北必两之。天地人事莫如是乎。去故而就新。然天字不能相背也。故以人相背明之。
《史记·天官书》:“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汉·律历志》:“太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
千,北两范式叠加:失于常度而致异犹睽离相背异于常者是乖字之范式。
“乖”是睽离相背而异于常者。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背离,违背,不和谐。如:《说文》:“乖,戾也。”。《贾子道术》:“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楚辞·怨世》:“吾独乖刺而无当兮。”。《广雅》:“乖,背也。”。《左传·昭公三十年》:“楚执政众而乖。”。晁错《论贵粟疏》:“上下相反,好恶乖迕。”。唐· 李朝威《柳毅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汉· 王充《论衡·薄葬》:“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又如:乖礼(违背成礼、定制)、乖角(违背抵触)、乖贰(背离、违异)、乖背(违背)、乖则(违反法则)。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分离、离别。如:魏· 曹植《朔风》:“昔我同袍,今永乖别。”。又如:乖分(分离、分裂)、乖别(分离、离别)、乖拆(分离)、乖析(分离,支离破碎)。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断绝、隔绝。如:乖绝(隔绝)、乖隔(阻隔)、乖梗(受阻而分离)。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不同、差异。如:晋· 潘岳《西征赋》:“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又如:乖讹(差错、乖僻)、乖越(差失,错误、不相当)、乖舛(乖殊。乖异、不同)。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反常、谬误。如:《辽史·穆宗纪》:“朕醉中处事有乖。”。《太平广记·韩愈外甥》引《仙传拾遗》:“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又如:乖性儿(乖僻性格)、乖和(不正常、不和谐)、乖节(失常、过度)、乘诞(乖戾荒诞)、乖眼(怪眼)。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不顺利、不如意。如:乖遇(逆境,不幸的境遇)。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邪恶、奸滑。如: 唐· 韩愈《答张道士寄树鸡》诗:“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 乖龙左耳来。”。又如:乖滑(狡猾、调皮)、乖子(狡猾的人)、乖劣(暴戾、恶劣)、乖气(邪恶之气)、乖沴(邪气,不和之气)、乖诡(奸滑怪诞)、乖眼(怪眼、凶眼)。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表现好,顺从,听话。如:不听话就不乖、这小孩真乖。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灵巧,聪明,伶俐。如:《西游记》十五回:“行者的眼乖。”。《水浒》第四十一回:“上了一回当,他也学乖了 黄文炳是个乖觉的人,早瞧了八分,,便奔船梢后走,望江里踊身便跳。”。又如:乖觉(机敏)、乖人(机灵人)、乖乖伶(聪明伶俐)、乖唇蜜舌(形容口齿伶俐)。
相与比述衍义:方言表示漂亮。如:伢子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