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古代男子头发竟然如此搞笑?真的简直了

时间:

古人对头发是十分看重的,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加上受《孝经》的影响,男子留长发成为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处置。——《孝经》

男子自出生后,选一吉日,剃掉胎发之后,就不在剪发。等长到一定的年龄,便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此谓“结发”。

冠,无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说文》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 曲礼上》。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虽然都是长发,但是每个朝代的法式都是各有不同的。

夏商周时期

夏商时期的披发,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发式。人们将散落的头发梳理顺畅,披散在两旁,称之为披发。

周朝确认了礼法,礼法对发式也作了规定。在那时,戴冠的习俗已相当普及。

通过对现存世的周代玉、石、陶、铜俑的研究表明,当时的男子几乎都戴冠或巾,很少有露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冠与巾使用的普及。

他们将头发梳到头顶,挽成发髻束起来。《释名 释首饰》中记载,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显然,“冠”、“巾”是区分“士”、“庶”的重要标志,庶人不能戴冠只能着巾包髻。

髡刑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为上古五刑之一,罪人的头发剃掉全部或部分,以此来对罪人造成一种羞辱。

髡者使守积。——《周礼 秋官 掌戮》

在先秦时期,男子发式崇尚简便、自然,男子成年加冠,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礼”。

秦汉时期

秦朝男子的发型根据兵马俑可以很明晰地看到,主要元素是中分、歇髻、戴着冠。

汉朝男子的发型并没有多大变化,当时的文士喜欢戴头巾,所以诸葛亮有“羽扇纶巾”之说。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男子发式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幞头了,孙机先生说幞头除了邻国效仿以外,这是世界上独一份的,所以可以视作中古时代男子发式的独特标志。

幞头一开始是用有四角的布扎头,两角扎在额前,两角垂在脑后。它其中的一个发展产物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乌纱帽”。

唐朝的幞头是圆顶的,两脚下垂,有点像兔耳。而宋朝的幞头则是平顶的,两脚平直很长很长。

宋朝男子发式变化不大,但相当值得一提的就是,宋代流行男子簪花,和当年流行杀马特一样是一种席卷朝野的时尚。

辽金元时期

辽金元时期,尤其是元朝,它是少数民族第一次统治中原大地所建立的政权,发型和汉族的差距十分大。

元代男子髡首辫发的习俗极为普遍,史书上记载:

鞑主剃三搭,辫发。三搭者,环剃去顶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却析两旁发,垂绾两髻,悬加左右肩衣袄上,曰不浪儿。言左右垂髻,碍于回视,不能狼顾。或合辫为一,直拖垂衣背。——《心史 大义略叙》

这是游牧民族特有的髡发留辫,就是将头顶的头发剔除,只留两鬓或前额少量头发结成辫子。

明清时期

到了明朝中期,成年男子结辫现象渐渐消失。劳动人民都是将头发在脑后挽成三股或两股发髻,读书人、官宦人家等一般都在头顶结发髻,还要在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头发。

网巾是明朝成年男子用来束发的网子,一般多用黑丝、马尾、棕丝等材料编织而成。它是明初建立的冠服制度中最具朝代象征的巾服之一。

清朝的发型真的是绝了。明灭亡后,清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当时讲究“留发不留头”,强迫汉族男子剃头。

其实早期、中期的辫子头和影视剧流行的不一样,早期叫做“金钱鼠尾头”,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阴阳头是清末才慢慢出现的。